第五百七十七章英和的終局
關燈
小
中
大
第五百七十七章 英和的終局
“覆亭啊,今日我門下之人,就只有你來了嗎?”鄂木順額字覆亭,英和眼見他也因寶華峪一事連帶貶官,便只好以字稱之,看著一旁空空如也的道路,英和也不覺嘆道:“我知道,平日你在翰林,也沒怎麽找過我,後來寶華峪的事,不過是朝廷派你前來與我共事,如今想起來,你為官升遷,俱是自己才能所致,我又給了你什麽呢?以前我不過待你如同尋常之人,是我錯了啊?”
“英公切莫如此作言,下官入翰林之時,便得英公多番賜教。彼時英公在上,或許不知,但下官在下,卻早已知英公教誨之不易,是以下官以師禮待英公,乃是應盡之誼,如今英公有難,做學生的,又怎能眼看恩師受難而不顧呢?”鄂木順額當即向英和答道。
“哈哈,覆亭,你是真正的剛直之士啊,是我糊塗,是我糊塗啊!”英和想到自己識人不明,更兼從此一去,或許再無歸期,即便自己還能夠歸返中原,只怕朝堂之上,也再無自己立足之地了。想到這裏,英和自也是悲從中來,慨嘆不已。看著一旁的阮常生,英和卻也不覺向他問道:“彬甫,這次寶華峪一事,你沒受牽連吧?”
“回英公,下官資歷尚淺,故而部內並未論罪。”這時阮常生還是正五品郎中,不在所謂四品之列,故而依然保留了郎中之職。只是說起寶華峪一事,阮常生也向英和致歉道:“只是……吉地之事,其實下官也多有不是,若是下官當時可以在朝廷裏據理力爭,多撥出些銀錢以供修葺之用,寶華峪那邊又何至於如此啊?”
“彬甫,若說工銀之事,應該向朝廷力爭之人是我,不是你啊?”英和卻也苦笑道:“這件事歸根到底,還是我遇事不明,我受皇上召見之時,也曾多次向皇上言及漢文帝薄葬之事,所以當時你們覺得用銀不足,我雖也察覺到其中或有隱患,可終是想著那薄葬之議是我提出來的,怎麽能夠臨時反悔,自己做自己反對的事呢?如今看來,還是令尊之言說得好啊,實事求是,無論儉也好,奢也罷,總要實事求是,不能只求一個虛名啊?”
“多謝英公還能念及家父,其實下官也知道,家父論及政事,亦有與英公不同之處,若是家父曾經冒犯過英公,下官在此替家父致歉了。”阮常生也向英和回拜道。
“你父親做的事,大多數都是對的,倒是我有的時候一意孤行,反而釀成大錯啊。”英和想到寶華峪一案事發,自己便即清楚難逃幹系,是以再無怨言,只封了家中財產,等待道光降罪。可如今得以遣戍,反倒是塵埃落定,回想一生立志再興國朝,可臨到耳順之年,三十五載雄心壯志,終成空幻,心中自是無限淒然,又向阮常生道:“彬甫,你這次沒因為我受到牽連,我已是慶幸,終是沒做對不起你的事。你以後也自然要以我為鑒,以令尊為師,方能無愧令尊之教,得報朝廷之恩啊。至於我這個無能之輩,你就盡快忘了吧。”
“英大人,下官這些年來,六部主稿議事,多受英大人之教,此教誨之恩,下官自不敢忘。”阮常生當即答道。
“哈哈,如今一生之志,盡數成空,回頭看看,卻還有你們願意來送我一程,這為官一世,總也不枉了啊?覆亭,彬甫,你二人……珍重吧。”英和感念之餘,自也清楚自己與二人終有一別,便也不再多言,只拜別了二人,便即踏上了前往齊齊哈爾的漫漫長路。
兩年之後,英和遇赦歸京,但即便如此,英和卻也淪為閑散旗人,再未得授任何官職,僅就官場而言,英和這個歷仕三朝的八旗有為重臣,就此徹底消失在朝堂之上。
此後,道光在易州西陵地域重新選址,建立了新的慕陵園寢。但經過寶華峪之事,道光一朝萬年吉地修建開支竟達到了四百萬兩,倍於乾隆之際。道光儉葬,堪稱得不償失。
宜園佳處可徘徊,每為幽尋步碧苔。
樹底綠陰鸚鵡坐,雨中紅淚杜鵑開。
深春倦眼花排去,曲徑清香草送來。
閣外餳蕭光入耳,清明消息已先回。
英和罷官遣戍的消息,很快也傳到了南歸的阮元舟中,阮元聽聞英和竟遭如此嚴懲,自也為英和惋惜。不過雲貴閱兵之事,自己卻依然需要按時辦理,阮元便在貴陽同孔璐華分道揚鑣,自己先前往貴州閱兵,直到四月初方才回到昆明。
道光九年初春,唐慶雲竟然再度染病,又一次陷入高燒嘔血的絕境之中,這一次孔璐華也對她多加照料,一連數日和劉文如、謝雪留宿四知樓中,幫助唐慶雲退燒服藥,可即便如此,唐慶雲也是直到四月之末,方才痊愈。阮元回歸之後,眼看唐慶雲虛弱之狀,只擔心她真的命不久長,便也加快了海心亭修葺之事,力求在唐慶雲有生之年使她得償所願。五月之時,阮家終於重歸和平安樂之狀,這一日阮元也特意在宜園齊聚家中眾人,各人一邊觀賞宜園風景,一邊品茶談心,一家人也終於體會到了難得的團聚之感。
宜園之中,向來有數只白鶴徘徊其間,這一日又有兩只白鶴,似乎也是被阮家之人吸引,一直停留在宜園之內不能離去。兩鶴時而盤旋,時而踟躕,高雅之中又透著幾絲俏皮,阮家眾人看著雙鶴模樣,自是樂在其中。這日阮元所用茶葉,也換成了一種新茶,各人只見茶葉茶水俱是褐色,與尋常綠茶大為不同,飲茶之際,更是濃郁之感流連不絕,也自然欣喜不已。
“夫子,這又是什麽新茶啊?這樣品味起來,味道還不錯呢。”孔璐華也向阮元問道。
“夫人,今日我所用之茶,乃是雲南特產的普洱茶啊?”阮元當即笑道:“以前飲茶,最喜六安茶,不想來了雲南,品味到雲南特產的普洱,這又是一番風味啊?普洱茶味濃,猶有消食、驅寒、解毒之效,這幾年或許也是因多品普洱之故,這身上宿疾都好了不少呢。”
“是啊,娘,爹爹到了這雲南,便即讓孩兒走訪各地,尋找上等普洱,孩兒這才發現,這思茅廳六座茶山所產普洱,方是真品,尤其是赤土之中,亦或土中雜石,產茶則為最佳。孩兒為了探訪普洱茶的來源,也親自撰寫了一篇《普洱茶記》呢。今日爹爹也是特意挑選了幾番,用了這最上等的普洱團餅出來,所以這普洱之味,孩兒看來,更要勝往日六安茶一籌呢。”阮福在雲南奉阮元之命,多有采訪,便即為普洱茶作文一篇,很快便即流傳中原。
“是嗎,福兒,你能做出的文章,那自然是佳作了。記得在廣州的時候,你為孝經作疏,夫子可是稍有不當,便要對你嚴加責備呢。如今你治學之事,做得如何啊?”孔璐華又向阮福問道。
“哈哈,娘,孩兒的《孝經義疏》,如今又補了數卷,每一卷爹爹都不滿意,孩兒也是改了又改,爹爹才準許孩兒成書啊?”阮福不禁笑道。
“福兒,這也是你爹爹一番好意,以後治學之事,你也算有了根基了,就算你不做官,也定然受益匪淺呢。”孔璐華一邊向阮福指教,一邊看著身旁的唐慶雲,只覺她重病之後,氣色依然虛弱,便也向她勸道:“古霞,夫子都說了這普洱茶解毒驅寒,你也快喝些吧,若是你再這樣下去,咱們幾個裏面唯一還能作詩的你,不是也要……”
“謝謝夫人,我……我已經好多了。”話雖如此,唐慶雲的言語卻還是虛弱無力,又道:“我知道,夫子為了我的身子,這次居然真的重修了海心亭,我……我很開心的……”
“哈哈,古霞,你要是身體好了,去翠湖那邊看看,也就明白啦!”孔璐華也向唐慶雲打趣道:“夫子修海心亭的時候,可沒有閑著啊,還在那邊多修了一處堤壩呢。據說現在那邊百姓已經傳開了,那座堤就叫‘阮堤’。嘻嘻,夫子,在杭州的時候我都記著呢,你疏浚西湖,本來也可以再築一座堤,和蘇堤白堤齊名,可是你說地利不便,不能築堤,你那個時候就心有不甘吧,這好容易到了昆明,有了這樣一個興修水利的機會,你還不得好好修一座堤壩,總是圓了當年西湖上的夢嘛。”孔璐華回想著杭州舊事,不禁向阮元打趣道,各人難得有這樣團圓愜意的品茶時光,聽著孔璐華風趣的言語,也一並笑了出來。
“夫人,是你一直記得杭州的事吧?”阮元也不禁還擊道:“你看,我確實築了一座堤壩出來,可我並沒有給它起名啊?百姓覺得我幹得還不錯,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阮堤,這和我有何幹系啊?說實話,來了昆明以後,我早就把西湖的事忘了,這雲南邊地,又意思的事可不只築堤一件呢。袁三,你且將那幾塊大理石拿來,也同夫人看一看,如何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覆亭啊,今日我門下之人,就只有你來了嗎?”鄂木順額字覆亭,英和眼見他也因寶華峪一事連帶貶官,便只好以字稱之,看著一旁空空如也的道路,英和也不覺嘆道:“我知道,平日你在翰林,也沒怎麽找過我,後來寶華峪的事,不過是朝廷派你前來與我共事,如今想起來,你為官升遷,俱是自己才能所致,我又給了你什麽呢?以前我不過待你如同尋常之人,是我錯了啊?”
“英公切莫如此作言,下官入翰林之時,便得英公多番賜教。彼時英公在上,或許不知,但下官在下,卻早已知英公教誨之不易,是以下官以師禮待英公,乃是應盡之誼,如今英公有難,做學生的,又怎能眼看恩師受難而不顧呢?”鄂木順額當即向英和答道。
“哈哈,覆亭,你是真正的剛直之士啊,是我糊塗,是我糊塗啊!”英和想到自己識人不明,更兼從此一去,或許再無歸期,即便自己還能夠歸返中原,只怕朝堂之上,也再無自己立足之地了。想到這裏,英和自也是悲從中來,慨嘆不已。看著一旁的阮常生,英和卻也不覺向他問道:“彬甫,這次寶華峪一事,你沒受牽連吧?”
“回英公,下官資歷尚淺,故而部內並未論罪。”這時阮常生還是正五品郎中,不在所謂四品之列,故而依然保留了郎中之職。只是說起寶華峪一事,阮常生也向英和致歉道:“只是……吉地之事,其實下官也多有不是,若是下官當時可以在朝廷裏據理力爭,多撥出些銀錢以供修葺之用,寶華峪那邊又何至於如此啊?”
“彬甫,若說工銀之事,應該向朝廷力爭之人是我,不是你啊?”英和卻也苦笑道:“這件事歸根到底,還是我遇事不明,我受皇上召見之時,也曾多次向皇上言及漢文帝薄葬之事,所以當時你們覺得用銀不足,我雖也察覺到其中或有隱患,可終是想著那薄葬之議是我提出來的,怎麽能夠臨時反悔,自己做自己反對的事呢?如今看來,還是令尊之言說得好啊,實事求是,無論儉也好,奢也罷,總要實事求是,不能只求一個虛名啊?”
“多謝英公還能念及家父,其實下官也知道,家父論及政事,亦有與英公不同之處,若是家父曾經冒犯過英公,下官在此替家父致歉了。”阮常生也向英和回拜道。
“你父親做的事,大多數都是對的,倒是我有的時候一意孤行,反而釀成大錯啊。”英和想到寶華峪一案事發,自己便即清楚難逃幹系,是以再無怨言,只封了家中財產,等待道光降罪。可如今得以遣戍,反倒是塵埃落定,回想一生立志再興國朝,可臨到耳順之年,三十五載雄心壯志,終成空幻,心中自是無限淒然,又向阮常生道:“彬甫,你這次沒因為我受到牽連,我已是慶幸,終是沒做對不起你的事。你以後也自然要以我為鑒,以令尊為師,方能無愧令尊之教,得報朝廷之恩啊。至於我這個無能之輩,你就盡快忘了吧。”
“英大人,下官這些年來,六部主稿議事,多受英大人之教,此教誨之恩,下官自不敢忘。”阮常生當即答道。
“哈哈,如今一生之志,盡數成空,回頭看看,卻還有你們願意來送我一程,這為官一世,總也不枉了啊?覆亭,彬甫,你二人……珍重吧。”英和感念之餘,自也清楚自己與二人終有一別,便也不再多言,只拜別了二人,便即踏上了前往齊齊哈爾的漫漫長路。
兩年之後,英和遇赦歸京,但即便如此,英和卻也淪為閑散旗人,再未得授任何官職,僅就官場而言,英和這個歷仕三朝的八旗有為重臣,就此徹底消失在朝堂之上。
此後,道光在易州西陵地域重新選址,建立了新的慕陵園寢。但經過寶華峪之事,道光一朝萬年吉地修建開支竟達到了四百萬兩,倍於乾隆之際。道光儉葬,堪稱得不償失。
宜園佳處可徘徊,每為幽尋步碧苔。
樹底綠陰鸚鵡坐,雨中紅淚杜鵑開。
深春倦眼花排去,曲徑清香草送來。
閣外餳蕭光入耳,清明消息已先回。
英和罷官遣戍的消息,很快也傳到了南歸的阮元舟中,阮元聽聞英和竟遭如此嚴懲,自也為英和惋惜。不過雲貴閱兵之事,自己卻依然需要按時辦理,阮元便在貴陽同孔璐華分道揚鑣,自己先前往貴州閱兵,直到四月初方才回到昆明。
道光九年初春,唐慶雲竟然再度染病,又一次陷入高燒嘔血的絕境之中,這一次孔璐華也對她多加照料,一連數日和劉文如、謝雪留宿四知樓中,幫助唐慶雲退燒服藥,可即便如此,唐慶雲也是直到四月之末,方才痊愈。阮元回歸之後,眼看唐慶雲虛弱之狀,只擔心她真的命不久長,便也加快了海心亭修葺之事,力求在唐慶雲有生之年使她得償所願。五月之時,阮家終於重歸和平安樂之狀,這一日阮元也特意在宜園齊聚家中眾人,各人一邊觀賞宜園風景,一邊品茶談心,一家人也終於體會到了難得的團聚之感。
宜園之中,向來有數只白鶴徘徊其間,這一日又有兩只白鶴,似乎也是被阮家之人吸引,一直停留在宜園之內不能離去。兩鶴時而盤旋,時而踟躕,高雅之中又透著幾絲俏皮,阮家眾人看著雙鶴模樣,自是樂在其中。這日阮元所用茶葉,也換成了一種新茶,各人只見茶葉茶水俱是褐色,與尋常綠茶大為不同,飲茶之際,更是濃郁之感流連不絕,也自然欣喜不已。
“夫子,這又是什麽新茶啊?這樣品味起來,味道還不錯呢。”孔璐華也向阮元問道。
“夫人,今日我所用之茶,乃是雲南特產的普洱茶啊?”阮元當即笑道:“以前飲茶,最喜六安茶,不想來了雲南,品味到雲南特產的普洱,這又是一番風味啊?普洱茶味濃,猶有消食、驅寒、解毒之效,這幾年或許也是因多品普洱之故,這身上宿疾都好了不少呢。”
“是啊,娘,爹爹到了這雲南,便即讓孩兒走訪各地,尋找上等普洱,孩兒這才發現,這思茅廳六座茶山所產普洱,方是真品,尤其是赤土之中,亦或土中雜石,產茶則為最佳。孩兒為了探訪普洱茶的來源,也親自撰寫了一篇《普洱茶記》呢。今日爹爹也是特意挑選了幾番,用了這最上等的普洱團餅出來,所以這普洱之味,孩兒看來,更要勝往日六安茶一籌呢。”阮福在雲南奉阮元之命,多有采訪,便即為普洱茶作文一篇,很快便即流傳中原。
“是嗎,福兒,你能做出的文章,那自然是佳作了。記得在廣州的時候,你為孝經作疏,夫子可是稍有不當,便要對你嚴加責備呢。如今你治學之事,做得如何啊?”孔璐華又向阮福問道。
“哈哈,娘,孩兒的《孝經義疏》,如今又補了數卷,每一卷爹爹都不滿意,孩兒也是改了又改,爹爹才準許孩兒成書啊?”阮福不禁笑道。
“福兒,這也是你爹爹一番好意,以後治學之事,你也算有了根基了,就算你不做官,也定然受益匪淺呢。”孔璐華一邊向阮福指教,一邊看著身旁的唐慶雲,只覺她重病之後,氣色依然虛弱,便也向她勸道:“古霞,夫子都說了這普洱茶解毒驅寒,你也快喝些吧,若是你再這樣下去,咱們幾個裏面唯一還能作詩的你,不是也要……”
“謝謝夫人,我……我已經好多了。”話雖如此,唐慶雲的言語卻還是虛弱無力,又道:“我知道,夫子為了我的身子,這次居然真的重修了海心亭,我……我很開心的……”
“哈哈,古霞,你要是身體好了,去翠湖那邊看看,也就明白啦!”孔璐華也向唐慶雲打趣道:“夫子修海心亭的時候,可沒有閑著啊,還在那邊多修了一處堤壩呢。據說現在那邊百姓已經傳開了,那座堤就叫‘阮堤’。嘻嘻,夫子,在杭州的時候我都記著呢,你疏浚西湖,本來也可以再築一座堤,和蘇堤白堤齊名,可是你說地利不便,不能築堤,你那個時候就心有不甘吧,這好容易到了昆明,有了這樣一個興修水利的機會,你還不得好好修一座堤壩,總是圓了當年西湖上的夢嘛。”孔璐華回想著杭州舊事,不禁向阮元打趣道,各人難得有這樣團圓愜意的品茶時光,聽著孔璐華風趣的言語,也一並笑了出來。
“夫人,是你一直記得杭州的事吧?”阮元也不禁還擊道:“你看,我確實築了一座堤壩出來,可我並沒有給它起名啊?百姓覺得我幹得還不錯,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阮堤,這和我有何幹系啊?說實話,來了昆明以後,我早就把西湖的事忘了,這雲南邊地,又意思的事可不只築堤一件呢。袁三,你且將那幾塊大理石拿來,也同夫人看一看,如何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